相機技術

相機選擇 - 我要怎麼找到最適合我的影像處理系統的相機?

陷入選擇困難了嗎?

在面對設定影像處理系統的挑戰時,你可能會陷入選擇困難:相機型號、各種相關特性、有用功能,以及可行應用等,真是琳瑯滿目,不知從何選起。

你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指引。你需要有人能指點迷津,讓你的決策直接抵達終點,為你的視覺應用選出最適合的相機。

一起來逐步探討所有相關選擇條件。這會讓你一個一個做出正確決定,選出最符合所需的設備。

先從簡明自我評估開始。先問自己兩個問題:

  • 我要用相機看到什麼?

  • 我的相機必須具備哪些特性,才能精確提供所需?

這兩個問題的答案,通常可以作為很好的初步指引,導向兩個方向其中之一:

網路 (IP) 相機
網路 (IP) 相機
工業 (MV) 相機
工業 (MV) 相機

決定 #1:網路相機還是工業相機?

用於影像處理系統的相機,通常分為工業用/機器視覺 (MV) 相機和網路/IP (網際網路通訊協定) 相機兩類。

網路相機錄製影片。這類相機常用在傳統監控應用,也與工業相機結合共同使用。一些典型的特色包括:

  • 通常安裝在堅固的外殻內,以抵抗震動與惡劣天候,使其適於室內或室外使用。

  • 各種功能如日間/夜間模式,以及特殊紅外線濾鏡,即使在極端不良的照明與天候下,也能帶來優異的影像品質。

  • 錄下的影像會進行壓縮。藉以將資料量降低到可儲存於相機內的程度。連線網路後,理論上就可讓無限多名用戶進行存取。

工業相機,相對的,

  • 將影像當成未經壓縮的(「原始」)資料直接傳輸到電腦,接著由電腦負責處理相對較大量的資料。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不會損失影像資訊。

  • 工業相機包括兩種技術:面掃瞄與線掃瞄相機。兩者擷取影像的方式不同,與其對應的視覺應用類型有關。

離題一下:面掃瞄與線掃瞄相機如何擷取影像

面掃瞄相機

面掃瞄相機

  • 具有一個方型的感光元件,可同時對多條畫素線進行曝光。影像資訊在單一步驟中記錄下來,然後以同樣的方式處理。

  • 這種相機主要用於多種不同的工業應用、醫療與生命科學、交通運輸,或是安全與監控之用,也通常屬於網路相機。

線掃瞄相機

線掃瞄相機

  • 反之,這種相機採用的感光元件只有一、二或三條畫素線。影像資訊以一條接一條的方式擷取,個別掃瞄線再於影像處理時組合成完整影像。應該採用面掃瞄還是線掃瞄相機的問題,取決於你的應用與其需求。

  • 這種相機常運用在物品以輸送帶傳送通過時的檢測作業,有時會以極快速度通過。典型的產業包括印刷、分類與包裝、食品飲料、各種表面檢測應用等。

網路相機

網路相機

  • 用於各種不同的監控工作,從貨運線的流程控制、包裝系統、建築到交通監控系統。

  • 常用於各種場所如銀行、賭場、企業園區、公共建物,以及物流與運輸中心如港口或貨運中心等。

決定 #2:黑白或彩色相機?

‍通常回答一個問題就能相當簡單做出決定:應用需要什麼樣的影像?需要彩色評估結果或黑白已足夠?如果彩色不是必須,黑白相機通常會是更好的選擇,因為黑白相機更為敏銳,能傳輸更細緻的影像。以智慧交通系統為例,許多應用結合彩色相機與黑白相機,目的通常是為了符合國家特定法律對影像證據的要求。

決定 #2:黑白或彩色相機?

決定 #3:感光元件、快門技術、取像速度

這個步驟包括選擇合適的感光元件、採用 CMOS 或 CCD 感光元件技術、選擇快門技術類型:全域快門或滾動快門。下一個考量因素是取像速度,也就是相機每秒內可以順暢處理的畫面張數。

決定 #3:感光元件、快門技術、取像速度

離題一下:CCD 還是 CMOS?

兩種感光元件的基本差異在於其技術結構。

CMOS 晶片內,用以將光線 (嚴格來說應是光子) 轉換成電子訊號的電路,是直接整合在感光元件的表面上。因此 CMOS 可以更快速地讀取影像資料,其速度特別快,使用者可以更靈活的對影像範圍進行定址。CMOS 感光元件大量使用於消費市場中,例如單眼相機。

CCD 感光元件使用整個感光元件表面來擷取光,感光元件表面上沒有轉換電路。這讓表面上有更多空間可放置畫素,因此能捕捉更多光線。這類型的感光元件感光特別靈敏,對於天文學等低照度應用來說有很大的好處。CCD 感光元件在速度較慢的應用中可帶來出眾的影像品質,但其架構與其傳輸、處理資料的方式愈來愈接近其速限。

近年來,CMOS 技術的進步一日千里,使其幾乎可適用於任何影像處理應用。CMOS 感光元件帶來

  • 強大的性能價值

  • 高取像速度

  • 高解析度

  • 低耗電

  • 強大的光電效率

這使 CMOS 感光元件在過去由 CCD 感光元件稱霸的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。當今世代的 CMOS 感光元件,還有個特別的賣點,就是具備高取像速度但不減損影像品質。

CMOS 面掃瞄感光元件與 CCD 感光元件
CMOS 面掃瞄感光元件與 CCD 感光元件

快門技術

這裡有個簡單但重要的要求:快門必須符合應用所需。在相機中,快門負責保護感光元件不受入射光影響,僅在曝光時開啟。所選的曝光時間提供正確「劑量」的光,並決定快門要開啟多久。全域快門和滾動快門的差別在於曝光方式的不同。

快門技術:全域快門或滾動快門
比較使用全域快門(左)與滾動快門(右)的相片

離題一下:全域和滾動快門如何運作

全域快門 (global shutter)

全域快門在同一時間讓整個感光元件表面受光。依取像速度的不同,移動物體以連續方式曝光。全域快門對需要拍攝極快移動物體的應用來說,是最佳的選擇,例如交通與運輸領域、物流,以及印刷品檢測等。

全域快門、滾動快門 - 兩種曝光技術的功能與特性

滾動快門

滾動快門以逐線方式進行影像曝光。依所選的曝光時間,當物體在曝光過程中移動時,可能發生失真,稱為滾動快門效應。然而,不需要只因為應用中會有物體移動就放棄滾動快門帶來的可能性。在許多場合中,可以透過適當配置曝光時間及使用外部閃光燈,來避免造成這種效應。

全域快門、滾動快門 - 兩種曝光技術的功能與特性
對滾動快門來說,曝光時間並不是同時開始與結束的,而是一條一條線進行:其畫面顯示的是相片中個別線條的交錯曝光。

有關這兩種閉合技術的詳情,請參閱我們的白皮書

閱讀白皮書

‍取像速度

對線掃描相機來說,幀率與「取像速度」、「每秒幀數」、「fps」、「線速度」、「線頻率」等用語同義。幀率是指感光元件每秒能擷取並傳輸的幀數。

印刷圖片的檢測
像是印刷圖片檢測這種高速移動應用,例如報紙高速通過相機檢測點,相機必須能在數毫秒內進行「拍攝」。

‍幀率愈高,感光元件速度就愈快。=> 感光元件速度愈快,每秒能擷取的幀數就愈多。=> ‍幀數愈多,資料量就愈大。

用於醫療與工業的顯微鏡檢測
這些醫療與工業中的顯微鏡應用,因為只需要相對較慢的取像速度,所以與上述應用差距很大。

決定 #4:解析度、感光元件、畫素尺寸

Basler 面掃瞄相機

決定 #4:解析度、感光元件、畫素尺寸

解析度

如果查看相機規格,發現「2048 x 1088」,究竟是指什麼意思?此規格說明每行的畫素數。在本例中是指水平線為 2048 畫素,垂直線為 1088 ‍畫素,兩者相乘後的結果為解析度 2,228,224‍ 畫素,或 220 萬畫素(MP 代表百萬畫素)。如果想查明應用所需的解析度,有道簡單的計算公式可利用:解析度 =(物體大小)/(要檢查的細節大小)

解析度
解析度是水平線的畫素數乘以垂直線的畫素數。

離題一下:如何決定需要的解析度

假設你需要擷取一個大約兩米高,站在特定位置的人,其眼睛顏色的精確影像:

解析度 = 身高/(眼部細節大小) = (2,000 mm)/(1 mm) = x 軸與 y 軸各 2,000 px = 4 MP

>‍如果要清楚辨識 1 mm 大小的細節,所需的解析度為四百萬畫素。

感光元件與畫素尺寸

‍事實一:

先從簡單的部分開始講起:較大的感光元件和較大的畫素表面能夠捕捉較多的光。光就是感光元件用以產生並處理影像資料的訊號來源。目前為止都很簡單。現在開始要注意了:可用的表面愈大,訊噪比 (SNR) 就愈好,特別是畫素大小為 3.5 µm‍ 以上者。較高的 SNR 表示較好的影像品質。42 dB 的 SNR 值是很好的表現。

‍事實二:

大型感光元件就有更大空間,可容納更多畫素,帶來更高解析度。在此真正的好處是個別畫素仍然夠大,以確保良好的 SNR,而較小的感光元件只提供較小的空間,因此必須使用較小的畫素。

‍事實三:

‍然而,除非有正確的光學元件,否則大型感光元件和大量的大型畫素成效上也會受限,只有搭配合適且具備高水準解析度的鏡頭,才能發揮所有的潛力。

事實四:

大型感光元件通常成本也愈高,因為要有更大空間,就要使用更多的矽。

決定 #5:介面與外殻尺寸:

介面

介面在相機和電腦間扮演中間的橋樑,將影像資料自硬體 (相機感光元件) 傳送到軟體 (用來處理影像的元件)。幫你的應用找到最合適的介面,就是在衡量一系列不同因素後,找到效能、成本、可靠度之間的最佳平衡點。

決定 #5:介面與外殻尺寸:

離題一下:介面技術與標準

GigE Vision、USB3 Vision與Camera Link是當代廣泛使用的技術標準,保證相機介面和遵循標準的元件與配件之間的相容性。每種技術都設計用以滿足和頻寬、多相機設定、纜線長度等的特定需求組合。

FireWire與USB 2.0是較舊的技術,因其限制而不再毫無保留地推薦用於當代影像處理系統。

GigE Vision、USB3 Vision 與 Camera Link
介面比較

不知道哪種介面技術最符合你的需求嗎?

請看我們的‌介面諮詢工具 ,可以協助你進行選擇。

前往介面諮詢工具

外殼

相機外坄的大小,直接和所選擇的介面相關。這對於視覺系統的全面整合相當重要。在相機一個接一個安裝的應用中 (例如多相機設定) 以更完整記錄材料網的整個寬度時,每一公釐的空間都不能浪費。

大小很重要,特別是在多相機設定中。
大小很重要,特別是在多相機設定中。

以 Basler 為例,可用機型的組合,自 Basler ace 的 29 mm x 29 mm ,到具備大型 (線掃瞄) 感光元件的大尺寸單一相機如 Basler sprint 系列。

可用機型的組合,自 29 mm x 29 mm 起

決定 #6:實用的相機功能

所有 Basler 相機都附有一系列核心實用功能,以強化影像品質,可更有效地評估影像資料,或是更精確地控制流程。查看我們的功能檢核清單,了解各種相機機型的完整功能。

在設計你的影像處理系統時,你多半會遇到這三項功能:

AOI (關注區域)

此功能可用來在畫面中選擇個別的關注區域,或是同時有多個 AOI。好處是整個畫面中,只有這些區域需要處理並進行評估,因此可以加快相機資料的讀取速度。

自動化功能

Basler 相機提供一系列的自動化功能,例如自動曝光調整與自動增益。在變動的照明條件下,可以自動適應並調整曝光時間與增益參數,這兩項自動化功能讓影像亮度維持永久一致。

定序器

定序器用於讀取特定的影像順序。亦即像是 AOI 可以透過程式設定,然後自動透過定序器來循序讀取。

比較現代 CMOS 相機的最佳方式為何?

對於幾乎所有感測器型號,都有來自不同製造商的大量相機使用它。當只有感測器相同時,這些相機是否等效?在説明使用者、開發人員和專案團隊選擇合適的相機方面,哪些方面很重要?此決定因應用程式和要求而異。

必須參考 EMVA 資料

為特定應用選擇相機時,要用哪些標準來選,這問題存在已久;歐洲機器視覺協會 (EMVA) 也已將之列入考慮。結果就是 EMVA 1288 標準。該標準定義了資料決定的方式,用於衡量工業相機或相機內感光元件的影像品質與感光度。

在選擇適用機型時,比較相機的 EMVA 資料是很重要的。只有 EMVA 資料可以顯示相機的能力,或是有多適合。

不過 EMVA 資料並不能完全顯現和感光元件設計有關的問題。其中一個例子是所謂的快門線,這是一種影像偽影。肉眼可以立即看出這個問題,但不會影響 EMVA 數值。另一個範例是個會在不同時間發生的錯誤,像是缺陷或閃爍畫素。

使用樣品相機來進行完整測試,對用戶會有很大幫助。這類測試的重點是要詳細評估相機,並盡可能接近應用的環境或工作。並不是所有的演算法,對影像品質問題都一樣反應敏銳。在每種情況下,如果可以依循可靠的影像品質標準,就會很有幫助;而只有大型品牌製造商才能提供。這會讓你自己的應用省下測試時間和麻煩的最佳化過程。

閃爍畫素:會讓肉眼立即發現的影像偽影範例。
閃爍畫素:會讓肉眼立即發現的影像偽影範例。

附帶一提:韌體功能和資料傳輸高穩定性

相機的韌體和軟體有所不同,因此具備相同感光元件的相機也可能表現大有不同。在此情況下,符合 GenICam‍ 等標準(「處置」相機)十分重要,也必須符合 GigE Vision 和 USB3 Vision 介面標準。前述標準對相機的通訊頻道和介面進行規範與定義,降低整合需投入的心力之外,也提供可靠的資料傳輸品質。

在韌體和相關軟體的效率方面,也可能存有各種差異。首先是和相機整合工作相關的項目:並非每家相機製造商都能提供成熟的軟體與驅動程式環境,以控制相機,或是提供成熟的程式編輯環境 (相容於多種作業系統與程式語言)。然而對任何主流設計來說,這些是絕對必須的。

資料的穩定性也各有不同。例如,如果相機韌體為一台影像暫存器而設計,就會明顯提升資料穩定性,特別是具備高頻寬/取像速度。

標準化或專屬功能,很大程度可以提高視覺系統的性能;有些功能則可以從相同的感光元件中獲得更佳結果。

我要怎麼開始?接下來呢?

我們有各種導引工具協助您為視覺系統或應用找到最理想的元件。無論您想為應用找到特定規格的元件或整套系統,我們的導引工具都能協助您。

‍您需要什麼支援?

我們樂意提供產品選擇方面的建議,協助您為應用找到合適的方案。